【思想苇草】我们始终是自由的

发布人:文传学院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5日 阅读次数:

汉语言文学2017 级3 班 张欣颖

 

对于女性而言,似乎总有规则约束。

读《荷马史诗》 我们知道,在阿喀琉斯的父母帕琉斯和忒提斯的婚礼上,不和女神厄里斯由于没有受到邀请,怀恨在心,送上了写着“送给最美的女神”的一个金苹果,这个金苹果引发了赫拉、雅典娜、阿芙洛狄忒这三位女神的争执,宙斯让人间王子帕里斯来做裁判,这三位女神都想获得金苹果,都给帕里斯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帕里斯接受了阿芙洛狄忒的许诺, 拐走了希腊第一美女海伦, 回到了特洛伊。希腊联军为了雪耻, 与特洛伊展开战争, 自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征战。

简单来看的话海伦是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 战争长达十年, 参与这场战争的阿伽门农、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人们都称赞他们为英雄,表面上看《荷马史诗》 的战争是涉及到女性被抢,究其实质来说还是掠夺与占有,因为英雄的荣誉感需要夺回妻子,所以《荷马史诗》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英雄史诗。

可是,这同样的套路放到我们这里,却很有意思。历史上似乎很喜欢将国破家亡的理由归结于女性身上, 像是妲己、褒姒、杨玉环……从大部分文学艺术作品来看,大多数形容她们的词语都是“妖妃”“红颜祸水”之类的贬义词, 可这分明与海伦的故事是同一个套路, 在这里是美色误国, 在希腊那里却是英雄史诗。我很讨厌“红颜祸水”“美人祸国”这一类的词,在我看来所谓的“红颜祸水论”是男权社会为了维护统治所杜撰的。这些女性何其无辜, 将国家兴亡与女性联系起来未免过于可笑,国家内忧外患敌强我弱这些理由才是应该真正引起重视的因素,美丽并不是错误。

相似的故事在印度也有发生。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与《荷马史诗》中的战争起因具有相似性,所不同的是男子对待被劫女子的态度。

《罗摩衍那》 中悉多被劫到魔宫的那一年, 她的贞洁一直被怀疑,以至于她不得不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来证明自己的贞洁。可是在《荷马史诗》 中,墨涅阿奥斯对待海伦的态度就不同。海伦和帕里斯私奔, 在特洛伊待了十年, 最终墨涅阿奥斯原谅了海伦,并带她回来,在船上,那些参与了战争的英雄们都很想见到海伦,他们想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样的女人打了这么久的仗,这个时候海伦婀娜多姿地出现在各位英雄的面前。

总的来说,因为文化形态不同,成书时间不同,对待女性的态度也不同。《荷马史诗》所反映的社会形态是比较早的, 印度 《罗摩衍那》 成书时间是较晚的,对于女性的贞操观开始有了要求,女性也成为男性的私有财产。

时至今日,社会对于女性的约束也并未放松。

“白、幼、瘦”这三个字单单拎出一个来都很折磨,社会审美观念告诉每一个女生必须身材纤细、肤色白净, 还要追求少女感。于是,广大女性为了追求社会认同拼命达到以上三个目标,可是这些真的有意义吗?又或者女性美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

古代文学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女性主义文学时说:“女性主义文学要研究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他们对于女性人物的塑造中看到男性作家对于女性的审美期待,这是男性作家的文学文本中的叙事阴谋。”

男性作家在作品中展现自己心中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只能按照他的审美来塑造, 就好比蒲松龄《聊斋志异》 里的天真爱笑的婴宁,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里甘于奉献的索尼娅,这些都是他们心中完美女性形象的化身。

这些男性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甚至会影响女性自己,这种审美奴役是和风细雨的,那些作品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美好女性形象会让女性不自觉地对自己加以约束,不自觉地被男性奴役,这是一种叙事策略。

回归到现实我们看到, 女生选秀节目中, 中性风的选手总是备受争议,大众审美观念认为,女生长头发穿裙子才是美的,于是那些与大众审美观念相悖的“短头发”“中性风”就受到了苛责。

乖乖穿上裙子就万事顺利了吗?现实告诉我们“你的裙子还不能太短最好过膝”,我们遵守了一条可背后又有无数条规定限制着。我始终坚信女性的美是没有限制的,我们始终是自由的。